主讲人
李青会,博士,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、博士生导师。1996年和1998年先后获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工学学士和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理学硕士学位,2002年在中科院上海光机所获工学博士学位并留所工作,2007—2009年赴日本东京理科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。主要研究方向为无机材料的表面/界面分析和无损分析技术研究,古代硅酸盐质(玉器、陶瓷、玻璃)和金属等文物的科技考古研究,以及光学和光谱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,系统提出构建文物原位无损分析技术方法体系。曾承担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基金项目、上海市公共研发平台专项项目、国家文物局指南针计划专项项目、上海市“科技创新行动计划”科普项目等。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、973 项目(子课题负责人)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、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等。曾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“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”重点专项项目 2018 年度预评审专家和2017年度答辩评审专家。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,多数被SCI、EI收录,编撰及参与编撰中英文著作12部。
讲座内容简介
岭南出土的汉代宝石、玉石及玻璃等材质珠饰是丝绸之路中外交流不可或缺的实物资料,为探讨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在汉代的贸易和文化交流、古代矿产资源的开发、分配和流通状况,以及手工业生产的社会化组织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依据。讲座从认识岩石与矿物及研究珠饰的重要性等内容展开,对岭南出土的各类汉代珠饰的风格、制作技术、材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系统介绍,并与相同或相近时期东南亚、南亚、中国各地出土的珠饰进行了对比研究。综合多学科研究结果,阐释了汉代岭南地区与西南、中原等区域的内在联系,以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中外交流。
欢迎朋友们到南汉二陵博物馆聆听讲座并交流。当前仍处于疫情防控期间,请自觉遵守疫情防控要求,做好个人防护,确保平安。